水库大坝渗漏形式有哪些?
2023年07月19日 16:10
大坝的渗漏是水库运行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根据渗漏形式,渗漏可分为均匀渗漏、接触渗漏、绕坝与渗透变形等。大坝的坝基、坝体和坝肩是大坝主要的渗漏区。水库大坝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施工质量、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中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等,会造成水库坝体和坝基的渗漏。特别是在库水位上升时,坝基和坝体的渗漏量将急剧增大。渗漏对大坝的危害是很大的。根据实际调查及工程经验,对水库大坝渗漏水的处理通常采用降低水位、加固防渗体或灌浆等措施进行处理。
一、孔隙性渗漏
孔隙性渗漏是由于坝基的防渗措施不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的,主要包括:
1.坝基开挖不合理,开挖时未能清除渗水岩体中的软弱夹层,或未能将软弱夹层清除干净,留下渗水通道,造成坝基渗漏;
2.坝基渗透系数过大,以致不能满足渗流计算要求,造成渗漏;
3.坝体填筑质量不好,尤其是黏土铺盖质量不好,或者铺盖与坝轴线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或局部存在软弱夹层,都会造成渗漏量增加;
4.坝基附近存在大的断层破碎带或其他地质缺陷(如溶洞、土洞、裂隙等),都会导致坝基渗漏。大坝的孔隙性渗漏一般由坝基和坝体两个方面造成:
(1).坝基渗漏:如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或其他地质缺陷;
(2).坝后有较大的土洞或其他缺陷。
二、裂隙性渗漏
由于大坝的建造或填筑时,在大坝上所形成的裂隙,如大坝的基础开挖时形成的裂隙、坝基与周围土体之间形成的裂隙,以及大坝基础开挖后所形成的裂隙等,在坝后蓄水时,会成为渗水通道或沿坝体渗入。
如果水库坝体存在这样的裂隙,就会造成水库坝体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接触渗漏。这种渗漏的特点是渗水量大、危害性大、持续时间长。水库大坝出现这样的渗漏后,会严重影响水库大坝安全,所以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1.当发现大坝存在裂隙性渗漏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可在渗漏部位灌注灌浆浆液,使浆液渗入坝体与坝基中。如在坝体内部灌浆可采用灌浆帷幕方法进行处理。
2.对于水库大坝出现大面积滑塌,则要进行换土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固处理。
3.对坝基、坝肩出现裂缝时,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缝宽小于2 cm时可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填筑、灌浆处用黏土铺盖、铺盖后灌浆等措施处理。
三、管道式渗漏
管道式渗漏是指在坝体和坝基中,由于坝体的渗透变形或防渗层薄弱,或由于施工质量不高,造成渗漏的现象。
一般是由于在坝基、坝体和坝肩的渗流中,有较大的渗透变形,如渗透变形较大或防渗层薄弱等。在水库大坝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地质条件不好、开挖困难、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好或混凝土与地层之间没有良好结合等,造成坝体、坝基岩体和防渗层形成缝隙。当水进入这些缝隙后,在重力作用下,就会沿着这些缝隙向上流动,并渗透到下游坝段。由于渗透的差异和压力的作用,将会对大坝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管道式渗漏主要发生在高坝及有较大渗流和压力作用的坝体中。管道式渗漏对大坝的危害较大,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