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城市洪涝灾害防范能力
2023年07月20日 11:29
城市洪涝灾害是指在城市中发生的降雨或洪水对建筑物、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现象。洪涝灾害是现代城市面临的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在我国,洪涝灾害通常发生在夏季,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太湖流域、珠江流域以及一些其他流域。这些地区往往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条件。
一、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
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异常,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2、人为因素:城市规模过大,人口密度过高,人类活动频繁,导致地表被破坏,增加了防洪难度。
3、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不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暴雨时排水不畅;城市内的河道、湖泊等调蓄作用减弱,河道淤塞,洪涝灾害发生时难以及时排泄。
4、缺乏防洪规划:防洪设施不完善,应对洪水能力较弱。
二、洪涝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洪涝灾害发生时,要听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根据自己所处位置和条件,迅速向高处转移。如暂时无法转移,应立即准备好食物、饮用水和衣服等基本生活用品,寻找安全坚固场所暂避。
2、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3、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4、如果洪水来得太快,水位还在不断上涨,暂避的地方难以自保,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三、洪涝灾害防御系统
为提升城市防洪减灾能力,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安全体系,需要以“防”为主,实现“治”“管”结合,全面提升城市防洪减灾能力。以“防”为主,主要通过提升城市防洪安全意识、建设防汛指挥系统和提高洪水预报和预警能力等措施,以达到提前防御、减轻灾害损失的目的;以“管”为主,主要通过制定城市防洪管理制度、建设排水防涝工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等措施,对城市防洪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城市防洪安全。
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城市防汛指挥系统和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立高效、统一的防汛指挥机构和分工明确的指挥调度体系等措施,确保城市防洪安全、高效地应对洪水灾害。
四、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通过媒体、公益广告、标语等方式,向公众宣传灾害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定期发布洪涝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应急避险意识。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例如针对儿童、青少年,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教育;针对老年人,开展洪涝灾害和极端天气事件应对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企业员工、领导干部,开展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