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流量的概念和特点
2023年07月25日 11:51
生态流量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等生态系统的水面面积与其所能承载的最大流量之间的差值。是为维持河流、湖泊或海洋等生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的基本功能所需要的最小流量。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类型河流及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对调节性能及适宜程度要求的差异,将其分为基流、径流和最小下泄流量等不同类型。
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为维持城市河网生态系统的健康,应根据不同类型城市对水资源调节性能及适宜程度要求的差异,合理确定生态流量。生态流量与基本需水的关系是:基本需水确定后,可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和水利规划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使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下来。
一、概念
生态流量是指维持河流、湖泊或海洋等生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的基本功能所需要的最小流量,一般指能够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最小流量。
河流生态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河流及其组成的水域所组成的复合体,其特征是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修复能力。河流生态系统由河道内、外环境和生态三个子系统构成。河道内环境子系统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基础,它包括河川径流、河岸带植被、底栖生物和底栖动物等;河流外环境子系统包括岸滩、滩涂、河口和海洋等。
二、分类
生态流量的分类,主要有两种观点,即水量分配标准和生态系统调节标准。
水量分配标准是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来确定。这种方法适用于气候变化相对稳定、水量相对充足的地区,对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较强、气候变化剧烈、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则不适用。
生态系统调节标准是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系统对水的需求特征来确定。这种方法适用于流域内生态系统功能复杂、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或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较好,但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较弱或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
三、特点
1.生态流量的计算主要是通过分析生态系统各要素对最小流量的要求,来确定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中不同地点的流量。因此,生态流量的计算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地点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需要。
2.由于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在不同地点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对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流量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生态流量计算不能简单套用一般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中最小流量计算方法,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专门方法进行计算。
3.由于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对水资源调节性能和适宜程度有不同要求,因此,计算生态流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方法。
四、确定生态流量的主要方法
1.最小月平均流量法。这种方法主要根据历史最低月平均流量作为参考,以确保生态流量的满足。但是,由于最低月平均流量是一个瞬时值,所以要将其与以往的统计资料比较,才能确定生态流量的满足情况。
2.湿周法。它是根据不同河段所处的水文环境条件,选取适宜的计算参数,对不同的生态功能要求,分别计算出需要维持的最低水位和最大流速,从而确定河流生态流量。
3.水文比拟法。它是将河流基本生态过程(如洪水、泥沙冲淤等)作为参照,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段计算,得到各段河流需要的最低流量值。
4.最大日径流曲线法。这是以近10年来最大日径流平均值为基础,对生态流量进行估算。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