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生态化灌区?

2023年08月29日 14:36

  灌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载体,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灌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灌区建设与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灌区规划不科学、运行管理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一、基本情况

  灌区包括灌溉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主要分为水稻灌区、玉米灌区、棉花灌区、小麦灌区、甜菜灌区和杂粮杂豆灌区。其中,水稻灌区包括稻田灌溉和稻田养殖两种类型;玉米灌区包括旱田灌溉和水田灌溉;棉花灌区主要包括旱田灌溉和旱作棉田灌溉;小麦灌区主要包括旱田灌溉和旱作大田灌溉。

  二、建设思路

  生态化灌区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节水改造、加强生态修复、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实现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灌溉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等目标,构建人水和谐的灌区新格局。

  生态化灌区建设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推进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步伐,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三、主要任务

  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农业生产条件,从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水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设任务。

  以满足灌区合理的用水需求为前提,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建立节水机制,推行节水型灌溉方式,提高灌区供水保证率;加强灌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型灌区建设;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促进灌区水资源的科学调配和高效利用;鼓励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健全节水型灌区运行管理机制。通过这些任务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我国灌区的现代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灌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加强灌区生态化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灌区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升灌区生态化建设水平,统筹协调好灌区生态化建设与灌溉用水需求的关系,积极探索灌区生态化运行管理模式,着力推动灌区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约保护、水环境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协调。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电话:0592-4210160

手机:180 3022 8265

邮箱:linqiwen@57iot.com

总部:厦门市集美区软件园三期A区6栋17楼

重庆办事处:重庆市高新区景阳路39号新壹站A87

云南办事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航空路

170号烟厂东区59幢3单元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