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化生态灌区
2023年09月01日 10:29
水是农业的命脉,灌溉是农业的命脉。在我国,灌区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粮食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关系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近几十年来,灌区的建设和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灌区应朝着生态化、现代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而生态化和现代化是灌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灌区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灌溉功能和灌溉效益双重目标;实现节水灌溉与节水农业并重;提高灌区水的利用效率;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行高效生态用水管理;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
一、灌溉功能和灌溉效益双重目标
灌区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灌溉功能和灌溉效益的发挥是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主要保障。因此,灌区建设与管理要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充分考虑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社会稳定等因素,实现灌溉功能和灌溉效益双重目标。
二、实现节水灌溉与节水农业并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农业用水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灌区节水灌溉是节约农业用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节水灌溉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农业用水,它是一种更合理、更高效的灌溉方式。节水灌溉不但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灌区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灌区节水灌溉,并使之与农业节水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二者并重的目的。
三、提高灌区水的利用效率
灌区水的利用效率是指灌溉水源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程度,反映了水资源在灌区内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灌溉水源利用效率越高,灌溉水量的利用效率就越高。目前我国灌区水的利用效率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提高灌区水的利用效率势在必行。我国现有灌区中,大型灌区水的利用效率较高,中小型灌区水的利用效率较低。为了提高灌区水的利用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现有工程上进行节水改造;
2、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提高水的利用率;
3、引进先进灌溉技术,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4、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生态灌区必须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即建立相应的水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和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灌区的水体、土壤、植被等进行科学监测,掌握灌区的水生态环境状况;并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实现灌区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长期有效运行。
五、实行高效生态用水管理
高效生态用水管理是指在灌区内实现用水的定量管理、节约用水、生态用水和合理用水,是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灌溉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灌区的用水管理中,要实现水的定量管理,就是要对灌区内水量进行精确地计量,按需分配水量。对于一些特殊的灌溉对象如地下水超采区、人工湿地等,其灌溉水量要根据土壤干旱程度及地下水埋深来确定。同时,还要对不同的用水户制定不同的用水定额,按需进行用水计划调度。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