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灌区土壤水分分布的因素
2023年09月05日 15:57
灌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决定了灌区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其对作物生长和灌溉工程利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灌溉工程中,由于灌溉系统及灌溉设备的布置和选用上,都能造成灌区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同一灌区内,由于不同作物、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对土壤水分要求的不同,则会出现因灌排不协调而引起的各种问题。在灌区规划中,合理地确定灌区内灌排工程布置,选择适宜的灌溉制度,充分发挥现有灌溉设施的效益是保证灌区节水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灌区内土壤水分分布
在灌区内,土壤水分状况是随季节和地区而变化的。当冬季作物生长季节,由于地面干燥,田间蒸发强烈,土壤含水量低;而夏季作物生长季节,由于地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田间蒸发较弱,土壤含水量较高。此外,在同一灌区内,由于降雨的季节和地区不同,造成土壤含水量也不同。通常讲的灌区内土壤含水量指灌区内的耕层土壤水分含量。
在同一灌区内,由于季节性的降雨量、作物生长情况、灌溉制度的不同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各田块土壤含水量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田块的灌溉要求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其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
二、影响土壤水分分布的因素
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和灌溉用水的重要因素,它受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田间土壤水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影响土壤水分分布的因素很多,如:地形、地貌、植被、地形等对土壤水分状况及其运动规律有较大影响。
(1)地形:一般指地势起伏程度和地形坡度。
(2)地貌:主要指地面坡度和地面起伏度。
(3)植被:主要指植被分布,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层厚度也有一定差异。
(4)地形:主要指地面坡度与坡向,是影响土壤水分运动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造成地面径流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5)土壤质地:主要指土层的厚度,对土壤水分运动有较大影响。
三、作物对土壤水分的需求
灌溉工程的效益还表现在,通过灌溉能使土壤中的水分保持在适宜的深度和水量范围内,而作物吸收水分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当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时,才会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灌溉过程中必须及时采取各种措施,使土壤中的水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才能使作物得到良好的生长。目前我国灌区灌溉用水通常是根据农田总需水量与作物需水量确定灌溉定额,这是因为灌区内农田有不同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包括水田、旱田、果园、森林和草原等。灌区内农田水分状况因作物类型、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因此,必须根据作物需水要求来确定灌区内灌排工程的布置。
四、灌溉制度的选择
灌溉制度是指根据作物生长的需水规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因素,在灌溉前确定出一定的灌水定额(如亩灌水量、灌溉周期)和灌水时期(如春灌、夏灌和秋灌),以及灌水定额和灌溉周期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合理利用水资源,达到作物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合理选择灌溉制度,对灌溉用水的节约和提高粮食产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