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2023年09月07日 10:53

  洪涝灾害是一种由暴雨、洪水、内涝、台风等引起的自然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曾有多次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发生,造成了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那么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一、加强环境保护

  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减少水体污染,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在平原地区应注重修建蓄水工程,如水库、坑塘、大口井等。在山区应建立蓄水库、蓄水池,蓄存降水以备旱季使用。在洪水季节,应将水库、坑塘等蓄水工程合理调度,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二、修建防洪设施

  1、修建防洪堤坝。为防止洪水泛滥,必须修建防洪堤坝,把洪水挡在堤外。

  2、修筑堤防。是抵御洪水的主要方法。根据堤防工程的规模,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级:

  三、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控制洪涝灾害的一种有效措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较低,发生程度也较轻;而森林覆盖率较低的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相对较高。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植树造林。例如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可以采取城市绿化造林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另外,在山区可以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增加森林覆盖率。但是在经济比较落后、人口密度较大的农村地区,由于人们缺乏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植树造林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其植树造林工作并不能起到有效控制洪涝灾害的作用。

  四、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有“水多、土少、肥少”之称。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产量减少。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对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进行严格问责,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到每个家庭、每个人,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重大损失。如台风暴雨过后应及时做好环境清理、房屋排查等工作。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电话:0592-4210160

手机:180 3022 8265

邮箱:linqiwen@57iot.com

总部:厦门市集美区软件园三期A区6栋17楼

重庆办事处:重庆市高新区景阳路39号新壹站A87

云南办事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航空路

170号烟厂东区59幢3单元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