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灌区建设要点有哪些?
2023年01月29日 11:40
智慧灌区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对灌区管理、水资源调配和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以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效率与水平。
智慧灌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水利、农业、信息等多个部门,需要制定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
智慧灌区建设必须坚持以水情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将水利管理各环节有机地融入到智慧系统中去,实现水利与农业、水资源等要素和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
一、构建智慧灌区的信息感知体系
智慧灌区信息感知体系,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灌区内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监测,对水情信息、环境状态等进行实时采集,及时预警预报。
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分析和预测,实现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的智能化。
根据灌区运行管理工作特点和需求,将信息感知体系建设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1、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2、管理平台系统。
3、感知应用系统。
二、全面构建智慧灌区管理体系
根据智慧灌区管理需要,以实现“水情、水平衡、水资源”为目标,构建“一库(一张图)多中心”的智慧灌区管理体系。
在建设过程中,要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数据交换共享及业务应用的开发与集成,构建基于灌区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的智慧灌区服务平台。
同时加强数字化技术在灌区水情监测、水资源调度、环境感知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云平台,开展水利统计预报、用水分析预警等工作。
三、建设先进的自动化监测和预警系统
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中,灌区管理单位要对灌区内所有重点部位进行实时、动态、全面的监测。
灌区内有没有发生水质异常的情况,主要是看水流量、水质;
如果发现水质异常和出现水质状况,要及时上报到信息管理系统;
在灌溉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干旱现象,也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
四、加快构建智能决策支持体系
结合灌区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智慧灌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智慧灌溉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是一项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各方面配合工作,共同推进。
五、加强数据的共享与开放应用
通过数据的共享与开放应用,将灌区各环节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充分发挥数据对智慧灌区建设和管理的支撑作用,从而推动智慧灌区的建设与发展。
智慧灌溉建设是数字水利信息化融合的重要体现,在推进智能信息化应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灌区建设、管理和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如何让这些数据更好地为我们所用成了关键问题。
当前阶段,国家在推动数字水利进程中不断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统筹与规划,为智慧灌区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目前智慧灌区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又适用的系统进行建设。
海川润泽采用最新的视频遥测终端机、水情图像采集摄像机、数据采集、雷达流量计、雷达水位计、气泡水位计、土壤墒情一体站、雨量桶以及技术(RS\GIS\GPS)等技术,监测各个支干渠流量数据,用于水权交易信息化,实现农用机井的安全智能化管理,完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适用于智慧量测水、水价改革、配水调度、水费计收、闸门远控、墒情监测等工程,欢迎随时咨询。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