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灌区包括哪些内容?

2023年09月11日 15:50

  节水型灌区是指在节水法规和政策指导下,以节水为中心,以工程措施、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措施和管理措施为基础,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灌区。节水型灌区建设是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不断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设节水型灌区,对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要求

  节水型灌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建设节水型灌区,要以水定灌,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确定灌区灌溉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把水耗减下来,实现农业节水灌溉。通过加强灌区工程设施建设、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推进渠道防渗和田间节水改造等措施,提升灌区的供水保障能力和灌溉水利用效率。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节水型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灌区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水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节水意识进一步增强,用水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符合条件的节水型灌区;到2030年,节水型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节水灌溉技术广泛应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水型灌区。

  三、建设内容

  1.完善工程体系。建设一批骨干工程,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的方式,建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骨干节水灌溉工程。

  2.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行种植结构调整,推行低耗水作物品种,减少用水需求。

  3.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在灌区的应用,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精准灌溉、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灌区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

  4.强化科技支撑。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积极开展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加强灌区先进实用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

  四、建设措施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在灌区建设中,重点突出水源工程建设、骨干工程节水改造、田间工程节水配套和灌区信息化建设等内容。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农业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措施: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建设节水型灌区作为水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措施,强化督导考核,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二)建立激励机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技术指导、项目支持、资金补助等方式,支持节水型灌区建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落实财政补贴、税费优惠等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节水型灌区建设与管理。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加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营造全社会节水的良好氛围。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电话:0592-4210160

手机:180 3022 8265

邮箱:linqiwen@57iot.com

总部:厦门市集美区软件园三期A区6栋17楼

重庆办事处:重庆市高新区景阳路39号新壹站A87

云南办事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航空路

170号烟厂东区59幢3单元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