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洪涝灾害监测注意事项
2023年09月15日 14:27
洪涝灾害是指在长时间(一般超过24小时)或在短时间内(一般超过12小时)发生的暴雨、大暴雨等降雨过程,造成河流水位上涨、城市积水、道路决堤、房屋倒塌或破坏等灾害。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城市洪涝灾害监测是指对洪涝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的监测,是有效预防和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重要手段。由于城市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对城市洪涝灾害进行监测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因素,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在保证监测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监测成本。
一、监测时机
对于洪涝灾害发生前的气象状况,需要在降雨前进行监测,当雨量达到预警指标时,预警信号自动发出,及时预警,通知相关部门组织人员撤离。
二、监测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城市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在确定监测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本地情况、历史数据、气象数据等因素,以保证监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对城市的规模和分布进行分析。
三、监测重点
以城市内易发生洪涝灾害的重点区域为监测重点,如:主要河道、易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区域,易受洪水淹没区域等。
城市内的河流、易发洪水区域,由于降雨可能造成河道水位上涨,在此区域开展监测工作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四、监测人员
洪涝灾害监测需要有专业的监测人员,需要具备水文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工程力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知识。洪涝灾害发生时,由于监测区域较大,一般需要多人或多组进行联合监测,对监测人员的要求较高。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尽可能减少失误。在暴雨或大暴雨期间,可以适当增加监测人员数量;在洪涝灾害较轻时,可以适当减少监测人员数量。
此外,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城市中的水很深,为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应尽量避免在户外作业。如必须外出作业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五、监测方法
1.卫星遥感监测
2.地面监测
(1)地面监测:洪水淹没范围的确定及淹没损失评估;洪涝灾害对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的评估;受洪涝灾害影响人群的受灾情况和经济损失评估;以及洪水淹没范围内居民房屋受损情况和房屋受损程度评估等。
(2)水文监测:对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的威胁人口和水环境影响进行调查。
(3)工程监测:对洪水淹没范围内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调查和监测,以及对洪水淹没区域内道路、电力线路、通信设施等工程设施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4)遥感数据提取与分析
(5)地面调查与评估
(6)建立模型预测洪涝灾害影响范围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