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量测水方法有哪些?
2023年01月30日 17:17
灌区量测水是通过测量渠道、支渠、农沟及斗门(涵)等渠道的来水量,或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出作物耗水量和土壤供水系数,确定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以确定灌溉工程设施能力的一种技术。
灌区量测水方法主要有三种:土壤渗漏法、田间地面法和地下水位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土壤渗漏法。
根据土壤渗水情况来确定灌溉面积的方法。
渗漏量测水应选择合适区域,并保证有一定的流量和流速,才能准确测出土壤中的渗漏量。
常用的渗漏法有:土壤渗滤液法、地下水渗漏法、地下水位法、土壤含盐量法和土壤水位测定法等。
其中,土渠水位测定法是应用最广泛且较可靠的方法,但不适于观测灌区田间水面线。
二、田间地面法。
在灌区田间或渠系建筑物附近的土壤中埋设若干根测水铅丝,在田间或渠系建筑物周围的土壤中设置若干个浮标,用灌泵(或管道)将水从浮标管中压送到铅线外的土壤中。
当铅线外的土壤含水量大于一定水平时,铅线开始向地下移动,当土壤逐渐下沉到一定深度(或有条件时)时,铅线停止向下移动。
然后,将铅线向上提一提,在铅线与土壤之间加上水铅丝。
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和分析。
优点是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田间灌溉面积;缺点是要建测流工程,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一般适用于较大规模灌区。
三、地下水位法。
是指通过观测渠道顶面以下土壤和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计算来水量的方法。
其优点是:能迅速、连续地观测灌区各种渠道和田间的运行情况,便于对灌区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
但也存在以下缺点:测量精度低,受渠道、斗门、涵洞等渠首建筑物控制和影响;
适用于大流量供水及地下水丰富地区,但在土壤干旱或地下水位较低地区则不适用。
四、水位计测水与水位观测。
水位计测量渠道的水深和渠道底宽,是在观测水位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
地下水位法与田间地面法一样,也是利用水位变化来计算输水量和输水损失的一种方法,只是其所用的设备不是用量水仪而是用水位计。
地下水位法测量渠道底宽有多种方法:
一般采用潜水观测井、潜水观测或在潜水面安装浮标观察;
在灌水季节利用潜水观测井、潜水观测孔或利用水面浮标观测仪(沉子)进行,或者利用地面和地下同时进行。
五、田间流量计测水。
田间流量计是根据灌溉工程管理中建立的监测断面流量、输水损失等相关指标,在灌区渠道或沟渠上安装流量测量装置,通过观测渠道及田间流量的大小来确定水量的一种管理措施。
田间流量计也可用于测量田间水量及输水量。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