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供水一体化主要措施有哪些
2023年10月12日 11:1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长期以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部署,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落实,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在建设标准、工程规模、供水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新形势下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农村供水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加大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力度,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供水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供水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中西部地区,而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地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农村饮水安全还存在着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何加快解决广大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保障其正常生活和生产需要,是当前新形势下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农村供水改革不断深化,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目前,我国农村供水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城乡一体、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改革。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供水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健全工程管理机制。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运行和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工程运行管理的正常运转。
(二)加强规划指导,完善配套政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同时,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应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五、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农村供水改革取得实效
各地要把农村供水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在深化改革中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农村供水工作取得实效。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