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标准化沟通机制有哪些?
2023年02月02日 15:52
灌区标准化沟通机制是指灌区工程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共同协调解决灌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灌区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
建立灌区标准化沟通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对灌区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工作重视程度,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充分发挥沟通机制作用或利用沟通机制进行无效活动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渠(管)网标准化沟通机制,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环节。
一、要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对标准化沟通机制的认识
首先要加强思想认识,各级政府部门要把灌区标准化沟通机制作为水利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与关心渠(管)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强对沟通机制各项工作的重视力度;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畅通渠道及时反映情况和问题的渠道和反馈机制。
灌区工程是水利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灌区工程管理水平及效益发挥有重要影响。灌区通过建设标准化的沟通机制,能使各级政府领导在决策、建设、使用、维护灌区工程上能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标准;统一采购物资;统一检查验收。
二、要建立高效的标准化沟通机制
灌区要通过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的渠道,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加强联系,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灌区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要通过建立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沟通的渠道,及时了解当地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要求及技术信息,以便能更好地为地方政府服务。
由于灌区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作地点在农村和田间地头,他们经常要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多同当地农民开展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灌区健康发展。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渠道管理活动,提高灌区职工素质和灌区建设水平。
三、充分利用标准化沟通机制的作用,促进灌区工作开展
首先,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做到“分级负责、分级管理”。
其次,要加强沟通与交流。灌区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通过日常工作及相关会议等方式,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掌握灌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情况;各级政府部门根据本辖区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等有关法规和政策对各类项目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及时反馈给灌区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审核意见较多的项目可在灌区大会上进行通报。
再次,加强业务学习。
四、利用标准化沟通机制推进灌区管理改革和发展
灌区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必须加强灌区标准化管理,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
通过标准化的建设,提高灌区基础设施功能和服务水平,使水利工程、灌溉设施充分发挥作用,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和支撑。
五、结论
灌区标准化沟通机制是一种比较好的沟通机制,既能充分发挥渠道运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级政府部门参与沟通的作用,又能发挥渠道各方面的优势和特长。
在工作实践中,由于受灌区地域分布等条件的限制,渠道往往不能实现全覆盖。
随着灌区标准化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渠系的不断延伸,渠道运行管理人员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将更加密切。
只有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渠道管理与协调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好各级政府部门在渠道运行管理中作用,才能有效地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并保障正常运转。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