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023年02月07日 10:26
洪涝灾害是指因暴雨引起的河流、湖泊、水库水位暴涨,淹没农田、村庄,造成严重灾害的现象。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暴雨是指24小时内累计降雨量超过250毫米的降雨不能及时消散,致使洪水暴涨,冲毁堤防、农田、村庄和道路。
其危害程度一般可分为五级:I级一般水灾,主要危害农田、村庄和道路; II级水灾(特大水灾),破坏房屋和生产设施,并使作物绝收或遭受严重损失; III级水灾(较大水灾),淹没城市甚至村庄和重要设施; IV级水灾(特大水灾),冲毁河堤决口冲毁堤防及其他水利设施;V级大水也会淹没部分地区。
洪涝灾害有哪些原因呢?
一、人类活动影响
1、在江河湖泊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由于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流域内的年平均降雨量一般都比较丰富,加上地形坡度小、地面平整而又多为农田或村庄等,使河流流速缓慢但流量大,当江河与湖泊相通或由江河上的水库调节时。
2、在河流下游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房屋和道路等建设密集区面积较大而又无自然宣泄口(如大江大河、湖泊大坝)。
3、在一些河流上游地区人类不合理地开荒种地等破坏了植被、河道、湖泊和水库等天然排水系统和水能资源。
二、自然因素
如暴雨(24小时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大量集中降雨,使江河水位猛涨,水位高涨,淹没农田,甚至发生洪水灾害。
由于夏季降水多、雨量大,易形成洪涝灾害;同时高温酷暑天气也易引起暴雨。
三、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影响
①山区和丘陵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导致流域内湖泊萎缩,致使洪水下泄受阻,引发洪水。
③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集中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等原因,造成城镇人口增多,城区面积扩大。
④在平原丘陵地区,由于耕地较多、林地面积较少、土壤流失快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土地开发利用不当等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状况。
⑤城市化进程加快也是洪涝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人口增加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城乡人口比例失调,出现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城市人口增多和农村人口减少使得一些地区城市洪涝风险增加:由于城镇用地紧张,有些城市不得不在城郊结合地带修建大量居民住宅、厂房等公共设施和商业建筑物等,从而导致了内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农村人口众多造成了平原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增大:随着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人口密度增加,致使一些城市洪涝自然灾害加重;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及耕地减少使得农村居民人均占有耕地减少;在城镇建设、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修建使不少乡镇出现了“村村通”或“村村不通”的状况;大量农民进城打工又使许多城镇居民不能及时从农田中退出等等问题都是引发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
五、气象原因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1/4,山区人口密度大,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000人,是平原地区的4倍多。地势西高东低,又有大量的江河注入,在山区、丘陵区降水多集中于6~8月。
如在我国西南、西北山区多年来降水总量达300~400毫米,是我国降水总量最多的区域之一;在西北地区降水一般出现在5~8月;华北地区4~6月;华东及东南沿海6月份是汛期最多月。
因此,暴雨洪涝灾害一般发生于6~8月,这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
我国南方丘陵沟壑多、水系发达、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形成了长江中下游的富水区;北方以黄河为代表的大河水系及淮河流域和南方以长江为代表的内河水系共同构成了我国东部山区和西部盆地这两大地貌单元。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