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信息化管理优化措施

2023年02月07日 14:06

  智慧灌区是指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通过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等,实现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

  智慧管理指对灌区管理系统进行的一系列优化管理与服务。

  主要包括信息资源采集和交换、系统平台建设与维护、应用系统开发与维护等。

  一、信息资源采集和交换

  智慧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和处理大量数据,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运作,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为了实现灌区信息化管理,必须通过网络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和交换,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体系,各业务部门可以使用网络采集平台将数据上报至信息资源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其次是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信息系统,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化通讯设备,实时监测供水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和用水指标完成情况,并将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最后是利用水利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网络传输体系,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相互共享、交换。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建立信息化中心数据库(含电子地图),对灌区工程、水库、河道等水资源以及相关业务数据及相关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建立电子地图平台。

  二、系统平台建设与维护

  系统平台建设是智慧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水资源、水环境监测预警、决策支持、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系统开发与平台维护两部分。

  系统开发指在应用软件设计过程中,利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与方法,完成面向应用的软件开发任务,满足灌区管理应用和技术需要。

  平台维护指在运行过程中对应用系统服务器及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更新,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其正常运行。

  三、应用系统开发与维护

  (1)数据管理:通过业务数据处理平台进行数据的清洗和转换,以实现系统数据库和数据信息的有效存储与管理。

  (2)业务流程优化:以流程优化为核心,以业务流程分析为支撑,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处理。

  (3)智能监控: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灌区运行管理过程的监测及监控。

  (4)信息交换:根据不同的用户需要,系统通过自动发送信息、语音通话等方式与用户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用户需求。

  四、运行管理

  灌区管理中心负责灌区内各项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负责对水利工程运行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及时处理各类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灌区管理中心应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确保信息畅通,保证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

  灌区管理中心应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工作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

  灌区管理中心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按照规定做好工程保养及维修工作。

  负责对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整理后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对各级各类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监管和定期通报制度;对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领导。

  五、数据备份

  系统设置数据备份策略,在正常运行时将数据备份至指定的存储设备中。

  在数据备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恢复策略,以保证系统在非正常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