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包括哪些灾害
2023年02月08日 10:38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质灾害一般是指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地质现象,是自然界中由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
我们所说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水以及气象灾害等。
地震,在地震预报中有其特殊之处,它不同于一般的自然地震,不仅能引起地表震动也能同时引起地下深处震动。
因此通常把发生地震时所伴随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即“地声”或“地震”。
洪水是指由于地表蓄水过多、地下潜水面突然上升导致地层破裂所产生的巨大水流。
一、地震是地球上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人类对它已有很长时间的研究和认识,但在20世纪才开始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和监测。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地震预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地震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
地震预测主要是通过仪器和技术手段对前兆进行监测和分析。
但由于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其预警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二、洪水具有破坏性大、蔓延迅速以及淹没时间短、淹没范围广两个特点,同时还具有突发性等特点。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降水和江河来水的集中,使某些地区的水文系统(如江河、湖泊、水库及地下水)发生突然改变或破坏,导致洪水暴发或水位上涨的灾害事件。
暴雨,是指大气中水分过多时对人类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自然现象。通常所说的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地面积水并引起局部地区的降雨量超过了当地年平均降雨量的现象。
暴雨灾害,也称为山洪灾害,主要是指降雨强度大,并伴有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强烈地质作用而引起的江河洪水泛滥和山洪暴发的自然灾害现象。
三、地震是地壳快速剧烈地震动,也叫地动(地球内部活动)。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发生大小地震约15万次。
地震预报,也叫预测预报,其方法是: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利用现代先进的预测理论与技术来研究、推测、判断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某种特定震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大小与时间、地点。
地震预报分为临震预报和工程预测两大类。这两类主要靠预测,而地震预测又可分为震前前兆异常和震后异常。
四、洪水发生地由于地下水位上升,超过了地层的承压能力而发生破裂。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流异常、大气成分异常和降水异常等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灾害。
其中包括: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
而气象灾害是指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由于天气现象(如:温度、湿度、气压)发生异常,造成人们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或引起社会生产混乱的现象。
五、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台风、寒潮、暴雨大风等天气现象。
1、暴雨:当持续的暴雨突然发生时,往往会造成山洪暴发、泥石流地质灾害。
2、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具有来势凶猛,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常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生,破坏力极大。
3、寒潮:是指寒潮过后气温急剧下降的现象,往往会造成农作物和人畜的受冻冻伤。
4、暴雨大风:是指大风过后不久,往往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