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是什么意思?
2023年02月16日 16:02
水利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对水情、灾情和监测、监控、调度等业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信息化对我国的水利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国古代早就有过关于治水和治河的思想。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水利技术落后,设施简陋,更缺乏现代化水利工程体系及相应的先进管理手段,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水利事业及国民经济建设。
一、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为目的,以水资源宏观开发利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在准确监测、全面调查、准确预测、科学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法规、运用经济杠杆作用等手段来实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达到供需平衡或基本平衡的管理活动。
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包括水情预报调度监督监测防洪抗旱防凌防旱等。水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对上述业务过程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为科学规划提供依据。
二、河道管理
河道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公益性活动,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加之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使河道管理面临诸多困难。据统计,目前全国现有防洪保护区面积163万平方公里,其中基本保护面积为64.25万平方公里。总体而言我国的防洪能力仍然不足。
三、防洪保安
我国是世界上受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洪水灾害损失高达千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以上。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及海南岛等地区。通过对这些地区防洪体系、防洪标准、水雨情及社会经济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明确各个流域的防洪重点,为水资源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对这些地区洪灾损失进行定量化评价,也为制定水情调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利信息化已成为防洪保安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水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存与健康的突出问题。水质污染威胁着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严重威胁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也不断增加。在我国工业发展的同时,水环境污染形势也十分严峻,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目前我国每年有450万吨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主要采取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和生物净化等传统水处理技术;生活污水主要采取生化处理等生物净化技术;农业面源主要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氧化塘、生态农业等技术。
五、水利工程安全与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型结构将会被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从而给水利工程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对水利工程安全和管理将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促使水利工程从传统建设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