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灌区现代化解决方案有哪些
2022年12月12日 10:23
大型灌区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灌溉用水、以灌养水为主要功能的农业水利工程设施,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基础设施。
我国大型灌区分布广泛,涉及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水资源调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大型灌区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解决。
为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效益,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针对灌区面临的新问题新需求,农业农村部提出了大型灌区现代化解决方案。
一、灌区建设标准与工程体系
根据灌区功能定位、工程布局和灌排关系,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以农田为基础,以灌排工程为支撑,由灌排渠系构成的“一主三辅”的灌溉工程体系。
全国大型灌区建设标准包括水源工程结构和规模、灌排体系、灌区管理与服务和技术保障四个方面。
具体指标包括水源工程结构及其规模(包括渠道长度和干渠总长)、建筑物数量、容积量(渠首或干渠)及渠系配套等。
根据现有的大型灌区总体规划(或区域总体规划)及各省、自治区的实施方案,结合已有灌区工程体系和灌排设施现状情况综合确定全国大型灌区建设标准。
对目前还没有实施改造的灌区,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政策进行修订。
同时,还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
二、数字化管理与决策
灌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灌区信息化是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是建立覆盖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联动;
二是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全灌区生产、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信息化支撑;
三是加强数字化手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灌区决策水平;
四是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在农业领域的作用,全面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
五是加强信息化监管,提高监督检查和执法能力。
三、信息化工程建设
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灌区信息共享机制,将灌区管理信息纳入信息化系统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灌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在信息化平台上集成工程建设、灌溉用水、节水灌溉等信息,实现与各级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
建立数据采集标准体系,开展数据采集工作,为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
建立完善灌区基础资料数据库、农业用水档案、节水灌溉档案等基础数据库。
建立完善与灌区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业务体系和标准规范。
制定灌区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技术规范,制定完善各级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等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灌溉用水等方面的统计制度和报表体系。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