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安全措施有哪些?
2023年01月12日 17:37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万人因自然灾害死亡,其中,地质灾害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在中国各地区分布着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危害严重、破坏力巨大的重大地质灾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需要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一、加强监测预警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险情隐患,准确预测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可以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监测预警要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险情,必须做到第一时间上报和快速处置,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监测预警使群众提前转移。
加强监测工作是实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基础工作。
二、加强群测群防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发动群众。在工程建设中应根据《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制定工程建设中的滑坡、泥石流预防和治理方案。
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和危险地段要建立群测群防组织。
同时要加强对灾害危险性较大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居民点以及重要交通干线等人员密集区的监测监控工作。
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在工程建设前进行地质环境调查,明确隐患点范围,并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制定相应方案。
三、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经费投入机制,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对防治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将地灾防治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为地灾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专项投资。
通过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必要的捐赠和支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支持作用。
四、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培训演练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制定并完善地灾防治技术规范,指导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以及人员转移安置等工作。
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人员的避险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能够快速、有序、有效地进行撤离和避险;
五、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一些防灾避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1、通过报刊、广播,开展地质灾害知识普及活动。
2、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竞赛活动。
3、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