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灌区建设发展思考与建议
2023年01月13日 15:21
智慧灌区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
当前,我县智慧灌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
部分灌区运行维护能力不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化系统不健全;信息化服务水平低;智慧应用成果少等。
为推进我市乃至全省智慧灌区建设工作,本文就如何抓好工程运行维护、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化与工程管理服务融合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五化”建设为抓手,加快工程建设
智慧灌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建议要以数字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抓手,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灌区工程运行管理效率,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快推进工程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完善智慧化的监控管理平台和视频会议系统;要加快推进渠道视频巡检智能化建设,推广应用智能机器人巡井、智慧灌溉等新技术,实现灌区渠道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建立健全智慧化信息发布平台和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信息或接受咨询等服务;加快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以数字化为抓手推进灌区信息化“五化”建设。
二、强化信息化应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数字化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灌区信息化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智慧灌区数字化应用,建立和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
二是强化智慧灌溉系统及配套设施应用。要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配套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加强农业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的调查研究,积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新型智能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强化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灌区管理人员素质
要加大智慧灌区建设宣传力度,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粮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智慧灌区建设认识,提高灌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引进、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培养具有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能人员等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力度。
四、加强灌区信息化管理,提高运行服务水平
要通过建立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灌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一是要建立健全灌溉调度系统,完善灌溉运行管理制度。
二是要加快推进灌区数字化工程建设进度,通过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渠道防渗系统,不断完善和提高灌溉自动化水平;
三是要利用现有信息化设备和技术,加快构建与智慧灌区相适应的信息网络平台;
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智能化、信息化的认知度。
五、强化信息数据共享,提升智慧灌区建设质量和效益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整合全县各类信息资源,强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基础信息互联互通、资源数据共享共用,全面提升智慧灌区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整合全县各类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汇聚体系。通过信息化平台与水利、气象等部门系统互联互通,逐步完善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以实现水资源管理、工程运行维护、防汛抗旱等领域的全面覆盖。
二是建立全县智慧灌区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水利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和灌区信息化应用数据的全面共享互通。
三是加强数字水网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管理和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