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险情处置方法有哪些?
2023年08月25日 14:29
随着汛期的到来,江河湖泊水位持续上涨,防汛抢险工作越发重要。在日常的防汛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险情,这些险情在防汛抢险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防汛抢险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险情呢?
险情是指在水利、防洪或其他工程设施中发生的危及工程安全或人员生命的情况,一般分为漫溢、溃坝、滑坡、崩岸、管涌等。防汛抢险的目的是迅速消除险情,防止发生更大的灾害。
防汛抢险工作要严格按照“四早”要求进行:发现险情,迅速报告;组织抢险,确保安全;抢修工程,确保质量;恢复交通,方便群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应对防汛抢险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险情吧!
一、漫溢
险情特点:出现在坝体或堤身,一般是小堤突然出现漫溢。由于水流量突然增大,堤外可能来不及疏导,可能导致溃决。若有洪水进入,会漫溢出堤顶以外,淹没田地和房屋,造成严重损失。
处置措施:
(1)对已发生的漫溢险情要及时进行抢险,消除隐患;
(2)对尚未漫溢的险情要立即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
(3)若洪水已进入临河闸坝,则要及时将闸、坝关闭;
(4)当洪水继续上涨,对堤身产生严重威胁时,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抢护。
二、溃坝
溃坝是指因洪水漫顶而造成的险情。当洪水超过坝顶、坝坡及坝体所能承受的安全高度时,就会造成坝体溃决而使大坝溃决。溃坝多发生在有较大流量的洪水、地震等特殊情况下,有时也可发生于水位突然降低的情况下,如遇暴雨或骤涨骤落的洪水时,极易引起坝体的溃决。
在溃坝险情处置中,应按照“先抢后堵”、“先低后高”的原则进行抢护。当发现大坝溃决时,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抢险。若溃坝险情无法控制,则要根据溃坝后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处置。
三、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人工开挖及地震等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发生后,当滑向跛脚时,由于应力释放作用,使原来稳定的土体呈自由状态;当滑向坡内时,因抗剪强度降低,而使滑坡呈滑动状态。
四、崩岸
崩岸是指河岸发生坍塌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水流冲刷。当河床中有较大的流量时,将会使河岸发生坍塌。常见的崩岸形式有崩塌体、崩塌面和崩塌坑。出现崩岸时,应迅速组织人员、机械,根据险情情况采取抢险措施:一是向坍塌体两侧抛石护脚;二是开挖排水沟;三是在崩塌体两侧筑挡墙;四是加固堤身。
五、管涌
管涌是指在堤防、水库、湖泊等工程中,在水流冲刷、浸润线以下或管隙内产生的涌浪和管状渗漏,可能引起堤防溃决或破坏的一种险情。其表现为堤身出现泡泉、散浸、脱坡和管涌等现象。当堤内有水时,有可能造成管涌。
当发现有管涌时,应及时报告当地防汛指挥部,并根据管涌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抢护:对险情进行处理时,应首先将险情范围内的树木、杂草及其他障碍物清除,以保证抢险人员安全。
2.稳定堤防:可在管涌处上游堆置块石、碎石或土袋,待稳定后再填土或压实。如不能立即稳定,可先在堤身背水面堆置块石、碎石等反滤料,以阻止渗水,然后在其上填土或压实。
3.导渗:可在管涌处设置导渗沟、导渗井等导渗设施。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