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分类有哪些?
2023年09月01日 14:52
泥石流是由山区沟谷中的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具有大量的携土、运移能力的特殊洪流。在一定条件下,它具有很大的破坏力量,对各种建筑物、道路、桥梁、水利等设施和工程,都会造成严重损失。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多发生在山岳地带。它的发生与降雨、冰雪融化和地下水(含孔隙水和裂隙水)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形成与地质构造作用、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冰川活动有关。
一、根据水源和水源来源分类
泥石流根据水源和水源来源,可分为季节性泥石流和常年性泥石流两大类。季节性泥石流是由降雨或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而成,主要发生在降水集中的6~9月,这一时期降水丰富,山区沟谷中的雨水或冰雪融水被大量激发出来。常年性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汛期(6~8月),特别是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下,沟谷中的洪水经常暴发,形成规模宏大、来势凶猛的泥石流。如汶川地震中的汶川大地震,使灾区大量沟谷中的洪水暴发形成泥石流。
二、按物质组成分类
(一)黏性泥石流:具有黏性,大量固体物质,易形成流动状,多发生在山地丘陵沟谷中。
(二)泥状泥石流:由黏性土、砂粒、碎石、卵石等组成,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多发生在开阔河谷和陡坡山沟中。
(三)砂质泥石流:由大量粗砂、砾石及泥砂组成,具有流动性,易形成堆积性,常发生在山间盆地和河谷阶地。
(四)冰碛物泥石流:由大量冰碛物质组成,具有流动性和易积性,常发生在冰川湖及冰川槽谷中。
(五)泥石流的物质组成与地形条件有关。如泥石流的物质组成中以黏性土为主时,其流速一般较小;以砂粒为主时,其流速则较大。
三、按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分类
泥石流按其形成过程可分为爆发型泥石流、堆积型泥石流和侵蚀型泥石流。
暴发型泥石流是指在强烈的暴雨或长时间降雨之后,突然暴发,流速场迅速扩大,形成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并将沟谷或山坡堵塞。
堆积型泥石流是指沟谷在暴雨、冰雪融水、河水等水源的激发下,大量物质迅速汇集,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可以堆积在沟(河)床或山谷内,也可堆积在一定地点。
侵蚀型泥石流是指沟谷上游坡面上发生侵蚀作用,使坡面变陡,同时,沟谷底部的松散物质被流水携带形成的泥石流。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泥石流,如滑坡、崩塌型泥石流等。
四、按动力条件分类
根据泥石流动力条件,可将泥石流分为四种类型:洪积型、冲积型、滑坡洪积混合型和冰冻型。
五、按堆积形态分类
根据泥石流堆积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圆锥形、漏斗形和山形三种类型。
1.圆锥形:泥石流的堆积形态是在沟谷的顶部,因河流突然转向而形成的。多出现于坡度较小的沟谷中。它具有很大的纵坡降,在沟道内容易产生“堰塞湖”,并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
2.漏斗形:多出现于坡度较大的沟谷中,由于沟底有明显的陡坎,泥石流在流经陡坎时,在陡坎上方形成一个很大的漏斗状,且会出现堵塞现象。由于流速较快,可将固体物质冲走。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