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防范措施
2023年09月01日 15:09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沟谷深壑,地形陡峭的条件下,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固体物质(石块、沙石等)沿着沟谷向山坡上流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洪流。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山区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对工程建设和国土资源危害极大。
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有三个条件:一是地质地貌条件,二是气象水文条件,三是水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
一、避免在泥石流易发地区活动
泥石流多发于山沟或山谷、沟口等地形较陡、沟床纵坡降大的地方。泥石流常常会冲毁道路和桥梁,毁坏农田和房屋,所以一定要避免在泥石流易发区活动。
1、在沟谷内从事农耕、盖房等生产活动时,应避开有明显地质变化和未被地质变化破坏的泥石流沟段。
2、不要在泥石流易发区内,尤其是已发生过泥石流的地区建房、修路、筑坝蓄水等。
3、不要在易发区的高山上或陡峻的山坡下放牧、砍柴、开矿及进行其他工程建设活动。
二、加强对泥石流的调查研究
对泥石流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泥石流活动的周期性和规律性研究,以便能更加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泥石流的发生。在我国,泥石流灾害较严重的地区,如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主要是由地质地貌条件引起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由于历史上长期遭受暴雨、冰雪融水的袭击,山区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所以在这些地区也是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
三、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地貌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有关。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要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选址应避开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地段。
2.滑坡、崩塌体上的建筑物要避开软弱结构面,如斜坡上的岩土体软弱结构面或有明显滑动迹象的斜坡。
3.建筑场地要避开有滑坡、崩塌隐患的地段。
4.对已发生过滑坡、崩塌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5.在工程建设中,要尽量避免在易滑体上进行开挖和填土,并尽量减少对山体的震动;如果必须进行开挖和填土,要对边坡进行支护,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四、对山体进行有效的保护
对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山坡及沟道,进行护坡加固,防止山坡崩塌和沟道堵塞。对植被稀少的山地,可采用种草种树等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坡面和沟床中的泥沙淤积,降低泥石流的发生。
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1、要广泛宣传泥石流灾害的有关知识,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泥石流防治知识,提高人们避灾的能力。
2、在泥石流高发季节,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向公众广泛宣传泥石流灾害的有关知识,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
3、加强对学校、企业及各级行政领导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掌握基本的防灾避灾方法,提高对泥石流灾害危害的认识和临灾自救能力。
4、加强对已建工程及公路、铁路、水利、矿山等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和业主的宣传教育。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