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的生态影响与环境保护
2023年10月07日 14:41
灌区的环境影响包括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其影响程度与灌区规模、类型、开发目的等有关。本文针对灌区开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了灌区生态系统的特点,探讨了灌区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一、灌区生态系统的特点
灌区生态系统是由水域、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态因子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主要包括:
①植物的生长环境,如灌溉区的土壤和植被;
②动物的栖息环境,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③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如细菌和真菌;
④水域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
由于灌区生态系统在空间上一般远离城市,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功能,其影响因素除人类活动外,主要是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在灌区开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灌区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保持和改善灌区生态环境。
灌区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①空间尺度大;
②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
③植物生长条件要求高;
④群落结构复杂;
⑤物种多样性丰富。
因此,在进行灌区开发建设时应考虑这些特点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二、灌区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灌区生态系统是在自然或人工环境下,由多种生物物种组成,以水为中心,与其环境相联系并相互影响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功能是对水资源的生产、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灌区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二是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功能,三是流域生态平衡维持功能。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看,灌区生态系统既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功能,也有流域生态平衡维持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功能。灌区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能统一协调地发挥作用。
三、环境保护对策
灌区的环境保护问题,是当前灌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它涉及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从目前的情况看,灌区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做好水土保持、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三项工作。由于灌区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以水土保持为基础,以地下水开发利用为中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线。对于水土保持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水土保持规划;
②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审批;
③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及工程施工中的环境监测;
④配套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监测;
⑤治理“三废”和防治污染;
⑥生态修复与植被重建。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