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湿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023年10月09日 10:58

  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水分条件,而土壤水分又是植物根系生长的基本水分条件,在农作物的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养分和能量,都要靠水才能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作物各器官。作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所需的水分,都要有一定的含水量作为物质基础,才能正常进行。因此,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讲,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土壤含水量要求为:

  一、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

  种子萌发时,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完成吸水发芽过程。种子萌发时,需要吸足水分才能正常萌发,因此土壤中水的供应十分重要。特别是在种子吸水发芽过程中,土壤含水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种子萌发或导致其死亡。在小麦播种后至出苗前,若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小麦种子不能萌发。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0%时,会导致玉米幼苗因缺水而枯死。因此,玉米播种后要及时浇水抗旱。

  二、幼苗的生长和发育需要足够的水分

  幼苗的生长和发育要求有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进行。在幼苗期,对土壤含水量要求是: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为宜。这个时期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幼苗生长和发育。

  三、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物质生产的重要环节,它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的化学过程。在水分充足时,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可从空气中得到补充,光合作用进行得顺利;反之,则因二氧化碳缺乏而影响光合作用。水分不足时,虽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

  四、植株对水分的要求

  作物是有机体,既有其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的过程,也有其自身的新陈代谢活动。不同的生长时期、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只要满足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条件,就能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来讲,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在苗期和生长初期,由于植株小而脆弱,需要大量水分;在开花坐果期,由于植株长得很大,对水分的需求逐渐减少;在成熟期,由于果实体积增大而需要大量水分;在生育后期和衰老期则需要的水分就更少了。因此,必须根据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对水的需求情况来确定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

  五、根系生长所需水分

  根系是作物地上部分的营养吸收中心,它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水分。根系的生长和吸收作用,主要是靠土壤中的水分来实现。根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它能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并将其运输到各器官。根能从土壤中吸收和积累大量水分。因此,根系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也就成为作物根系吸收和积累水分的基本条件。当土壤干旱时,根系生长受到抑制,而当土壤过湿时,则又会使根系发生腐烂。因此,土壤中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在干旱缺水条件下,植物生长停止,光合速率降低,蒸腾作用减弱,气孔关闭。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电话:0592-4210160

手机:180 3022 8265

邮箱:linqiwen@57iot.com

总部:厦门市集美区软件园三期A区6栋17楼

重庆办事处:重庆市高新区景阳路39号新壹站A87

云南办事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航空路

170号烟厂东区59幢3单元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