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城市内涝?有哪些解决方案?
2023年01月31日 15:40
“城市内涝”是我国当下较为严重的一种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内涝?
有哪些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降低内涝风险?
中国建设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并为大家梳理了“城市内涝”的几种解决方案。
一、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将成为未来我国改善城市内涝的主要措施。
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通过建设雨水生态循环系统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把海绵设施作为“城市雨洪管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规划设计方面体现为:一是通过对排水通道及绿地水系进行整治;二是通过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等措施,将自然降水就地消纳和存储;三是设置渗透雨水调蓄池,在满足市政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将部分地表水引入地表水体;四是建立生态缓冲带,在城市建设中尽可能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体系,并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确保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到位。
同时,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采取工程措施来应对不同的内涝风险和应对条件下的风险变化。
三、雨洪利用
雨洪利用是指将城市区域内的降雨、洪水通过排水系统进行收集、储存,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再通过排水系统将雨水排入河流、湖泊等水域、湿地等生态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城市排水管网铺设及管网运行维护的限制,雨洪利用往往仅局限于城市内部使用。
雨洪利用可分为雨水收集利用和雨水径流治理两种方式,前者是指以收集和储存雨水为主要功能的排水措施,后者是指以控制和降低雨水径流总量为主要功能的排水措施。
通过对雨洪系统的改造,增加其收集、储存和控制雨洪能力,对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需综合考虑降雨特征规律、场地条件和排水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设施布局,因地制宜地实施雨洪利用工程。
四、水系连通与水资源配置
城市水系连通与水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建立水系连通工程,将雨洪利用和水资源利用相结合,以解决城市雨洪问题,保障城市安全、高效运行。
水系连通是指对现有城市河道进行整治、改造和扩建,使其成为连通河流、湖泊、湿地的河网系统;或者通过构建人工湖泊和人工河道,把上游来水引入城市河湖,实现城市河湖相通、水源互济。
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上,可以考虑把地下水作为重要的补充水源。
五、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设海绵型建筑和小区、公园等,最大限度地收集和渗透地下水、雨水,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控制排出水、储存水资源的方式,达到降低径流的目的。
具体做法包括:①建设地下车库、屋顶花园、下沉式绿地等下凹式绿地;②利用雨水花园、植物床等措施控制雨水径流;③采用透水铺装、下凹式或渗井排水等措施降低地表径流流速;④在有条件的地段修建调蓄池,并建设渗渠、渗透沟等调蓄设施。
综合管廊是指城市中为各种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管道集中敷设而修建的地下管道工程设施。
具体做法包括:①建立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通过地下隧道和电缆通道,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能力;②在重要市政道路沿线敷设管廊,避免管线穿越公路等市政设施;③为避免开挖破坏道路,可利用地面建设蓄水池并结合植被或透水铺装。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