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对泥石流的影响
2023年10月23日 13:59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的暴雨、融雪、冰缘融化或其他来源的固体物质,在一定的地形地貌条件下,沿沟谷或山坡堆积并迅速流动的一种特殊泥石流。主要包括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崩塌灾害。
一、泥石流发生的三大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发生的首要条件,山区沟谷狭窄,坡度陡峻,地表不整合面高,植被稀少,很容易在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的触发下形成泥石流。
2、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与山区降水的多少密切相关。山区降雨集中,雨强较大,特别是暴雨容易引起山沟里的降水量迅速增加。另外,因地震或其他地质灾害引起山体松动或松动面崩塌和滑坡等也会产生大量松散固体物质。
3、地质条件:泥石流发生的地质条件包括堆积区的岩性和结构、地形地貌、水源补给条件等。不同的地质结构和地貌条件决定了不同类型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与频率。
二、泥石流发生的主要诱因
泥石流的发生,与降雨、地震、沟谷地形、松散固体物质等有密切关系。
三、不同时期降雨对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由暴雨或强降水诱发,当暴雨或强降雨发生在山坡上时,由于山坡上植被较少,土壤饱和,不能支持大量的地表径流,若遇到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坡面和沟道中的水便会通过这些地质灾害的通道流向沟谷,并在沟谷中形成高水位和流速快的水流。这些水流携带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沿沟道和坡面快速向下运动,当运动到一定距离后便在其本身重力作用下沿坡面或沟道堆积下来。泥石流一旦形成后便沿着这种物质运动的方向流动,形成泥石流。因此,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降雨。
四、泥石流活动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人类活动是泥石流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陡坡开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使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坡面土壤失去保护,松散的土壤被雨水冲刷而下,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乱采乱挖,在山脚形成深潭、溶洞等。这样就使得泥石流的规模增大,危害程度加重。
另外,修建公路、铁路等工程活动中挖山毁林、破坏植被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水土流失加剧。加之人类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使泥石流的危害加剧。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