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2023年10月24日 11:30
山体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山体滑坡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因其危害大,危害性强,被人们称为“地质灾害中的第一杀手”。山体滑坡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条例,在我国境内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管理和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在我国境内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一、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对已经发生过山体滑坡灾害的地区,要尽快组织力量进行排查,并按照“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制定应急预案。对于未发生山体滑坡灾害的地区,要加强日常监测和预防,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
二、实施监测预报
监测预报是通过对滑坡的变形发展进行长期监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滑坡的变形发展进行动态的、持续的监测,以达到预报滑坡发展趋势和采取有效措施的目的。
滑坡监测预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它要求监测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一般情况下,滑坡监测网分两级进行:一级监测网为二级监测网,即一级监测网是二级监测网的基础。
三、建设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是指根据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规模、发展趋势,按照防灾减灾要求,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采取工程治理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和危害。在防治地质灾害的同时,又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意识。除做好日常地质灾害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外,还要采取各种形式,如宣传画册、宣传画、广播电视、网络等,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对农村群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山体滑坡的危害、预防知识及如何逃生自救等常识,提高他们的防灾减灾能力。
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请及时联系专业机构进行监测和治理。同时也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隐患点的情况。如果收到险情警报后,应立即组织受威胁居民撤离至安全地带。
五、积极开展防治研究
1.开展滑坡的成因、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技术研究,提出滑坡防治技术对策。
2.开展滑坡的稳定性计算与评价,提出滑坡防治技术措施。
3.开展滑坡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究。
4.开展滑坡防治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滑坡防治技术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
5.开展滑坡防治的对策研究,提出滑坡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
6.开展滑坡灾害防治管理机制、法律法规及规划的研究。
7.开展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提高我国滑坡防治工程技术水平。
8.开展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比较研究。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