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智慧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11月16日 11:49
智慧灌区是指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灌区的水位、流量、水质、灌溉面积等灌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为灌区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灌区管理现代化,最终实现灌区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智慧灌区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需求为导向
灌区智慧化的建设要以灌区水资源需求为导向,建立以灌区用水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灌区水资源需求既包括水量需求,又包括水量、水质、水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建设智慧灌区要坚持“节水优先”,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要从灌区用水管理实际需要出发,在满足灌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用水监测、数据采集、水量调配和节水灌溉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为灌区节水提供技术支撑。
二、以节水为中心
灌溉用水是灌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灌区水资源是灌区管理的首要任务。智慧灌区建设要以提高灌区用水效率为核心,将灌溉用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以最少的水量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智慧灌区建设要围绕高效、节水、生态环境友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优化配置和优化调度灌区水资源,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以安全为根本
智慧灌区的安全是灌区建设的核心。因为智慧灌区所采集的数据是灌区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一旦数据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进行智慧灌区建设时,首先要保证采集数据的安全。
一是加强终端管理,杜绝终端不安全行为。
二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智慧灌区建设标准体系,规范系统开发和运维服务。
三是加强设备管理,实行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对重要设备实行专人负责。
四是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五是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漏洞,同时做好备份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四、以创新为动力
随着智慧灌区建设的逐步深入,其发展和应用也在不断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持续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制度的融合;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核心,不断完善灌区管理机构;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构建水利现代化治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智慧灌区建设的发展和应用。
五、以实效为目标
要把智慧灌区建设与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工程建设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发挥智慧灌区的科学决策、精细管理、智能控制等作用,实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30%以上,年节水能力达7亿立方米。以“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为建设思路,全面推进智慧灌区建设,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为总基调,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灌区管理体系,实现灌区管理现代化。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