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智慧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11月16日 14:24

  灌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我国智慧灌区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实现智慧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概述

  灌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智慧灌区,是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灌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智慧灌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智慧灌区建设还存在顶层设计有待完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与业务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因此,需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信息化与业务融合等方面入手,促进智慧灌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二、智慧灌区建设现状

  智慧灌区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灌区管理相融合的新模式,通过对灌区工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实现灌区信息化管理和决策。

  目前,我国已建成一批以工程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的智慧灌区。例如,河南省三门峡水库灌区于2012年建成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水库安全监测、设备运行监控、水质监测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水库管理效率和水平。

  此外,还有江苏高邮郑集水库和河北怀来大安口两座中型水库完成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建设。这些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实现了灌区“智能感知、智慧分析、智慧决策”。

  三、智慧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智慧灌区认识不足。灌区管理人员和农民对智慧灌区建设的认识不足,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部分项目投入成本过高、使用效果不佳。

  2.缺乏顶层设计。智慧灌区建设内容多,涉及水利、农业、环境、气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缺乏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导致智慧灌区建设在目标定位、功能定位、重点任务等方面不够明确,难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3.数据标准不统一。现有智慧灌区建设标准与信息化建设需求有一定差距,建设标准不统一,导致部分设备选型和数据采集点布局不合理,难以实现数据的集成共享和互联互通。

  四、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智慧灌区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系统集成不够完善、数据利用不够充分、平台建设不够规范等问题。未来智慧灌区的发展,应紧紧围绕“智慧灌区+”的理念,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数据应用为核心,以智慧管理为目标,打造具有多功能、高可靠、易扩展的“一库一网”(智慧灌区大数据中心),即数据资源库、服务管理网、业务应用网,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业务协同和应用创新。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强化政府引导和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电话:0592-4210160

手机:180 3022 8265

邮箱:linqiwen@57iot.com

总部:厦门市集美区软件园三期A区6栋17楼

重庆办事处:重庆市高新区景阳路39号新壹站A87

云南办事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航空路

170号烟厂东区59幢3单元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