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计量对保障灌区灌溉权益的作用
2023年11月16日 15:33
近年来,受水资源总量约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加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水源涵养等措施的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力度的加大,生态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管理和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灌区用水计量工作开展以来,对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实现节水增效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灌区取水计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保障灌区灌溉权益提出对策建议。
一、灌区基本情况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属于极度缺水地区。长期以来,甘肃大部分地区的灌溉用水完全依靠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灌区解决。大型灌区工程配套不全,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大水漫灌和扬水灌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甘肃灌区用水计量工作作为节水增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绩效考核制等改革措施之中。对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及节约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灌区取水计量工作开展现状
灌区取水计量工作主要是对灌区内各单位的取水量进行记录、统计,以确保灌区用水公平合理,并为水资源管理和征收水资源费提供依据。由于灌区用水计量工作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用水计量方法主要有:一是用水计量以“斗”为单位,即根据水量大小进行分段计量;二是以“口”为单位,即根据水量大小进行分段计量;三是以“亩”为单位,即根据亩数进行分段计量。通过以上方法计算出各时段的用水总量。但是灌区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各段计量的精度不高;二是灌区用水计量工作发展不平衡;三是灌区在用水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三、存在的问题
(一)灌区取水计量设施建设与管理不完善。
一方面,灌区计量设施建设滞后,尚未形成体系;另一方面,灌区管理单位对计量设施维护保养不够,一些灌区没有安装水表和计量设施,也没有在用户处安装水表。
(二)灌区用水户节水意识淡薄。有的用水单位和农户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不注重节水。
(三)灌区用水管理不规范。有的灌区水量分配不合理,对水量和水费的缴纳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有的灌溉区和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缺乏计量设施;有的灌区水费征收不及时,水费偏低,不能满足用水管理的需要。
四、对策建议
灌区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灌溉基地,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我国灌区大多没有实现计量设施全覆盖。因此,加强灌区取水计量设施建设,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灌区节水增效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当前,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力推进灌区计量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水权交易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