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水价改革推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2023年11月17日 11:43
从1998年以来,我国水价改革不断深化,价格机制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供水成本逐步成为供水定价的核心参数,并成为制约水价改革的重要因素。由于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我国已经进入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时期,如何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水价改革,要根据水资源稀缺程度和居民承受能力确定水价水平,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差别化水价机制,完善补偿机制和保障机制,并建立用水需求管理制度,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体制保障。
一、水价改革与水资源稀缺程度密切相关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和生态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的形成机制与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密切相关,可以说,水价的高低决定着水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
二、水价改革要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差别化水价机制
价格是水市场最重要的杠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应根据水资源稀缺程度和居民承受能力确定。近年来,我国实行了较严格的水价调整机制,对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差别化水价机制,重点在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等领域实行差别价格,合理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用水成本,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
三、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水资源补偿机制和保障机制
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水价改革,要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差别化水价机制,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
对于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将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与生活水平相联系,使水价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对于工业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用水越多、水价越高。在一定时期内对达到超定额累进加价标准的用水企业实行加价;对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的企业给予优惠或奖励;对严重浪费水资源的企业采取惩罚性措施。
在农业用水价格中要考虑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价格水平。
四、建立用水需求管理制度
在水价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用水需求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用水需求的合理化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价格杠杆对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并对实行阶梯水价的地区,要提高计量水价,促进节水。在推进农业水价改革过程中,要建立农业节水补贴制度,以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在推进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改革过程中,要将农业用水纳入阶梯水价政策框架内。
五、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建立差别化水价
水价是供水企业合理运营的核心,是推动行业成本监审、合理确定价格、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可采取阶梯式定价或分类指导的办法,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建立差别化水价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