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洪涝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2023年11月21日 17:03
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呈多发、重发、频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洪涝灾害呈现出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变化较大、强度变化明显等特点,洪涝灾害的预报预警难度不断增大。
为此,建立洪涝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洪涝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那么,如何建立洪涝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监测网络建设
针对我国洪涝灾害监测网络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网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1.要开展重点区域水文气象观测。在江河湖泊、水库大坝等区域设置水文观测站,开展水文气象要素监测,为洪涝灾害的预报预警提供基础支撑。
2.要完善山洪灾害防御监测系统。在重点流域和山洪灾害易发区设置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山洪灾害防御信息实时传输和动态管理。
3.要建设气象现代化监测平台。在重点流域和山洪灾害易发区建设气象观测站,提高气象预报精度。
4.要推进地面水文观测站点建设,提高水文自动测报水平和洪水预报精度,为洪涝灾害的预报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二、提高监测设施能力
1.增加监测站点数量,提升监测能力。
2.加强监测预警设备建设,提高预警准确度。
3.加强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4.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灾害预警水平。
5.完善预报预警技术支撑体系,提高预报预警水平。
三、完善监测系统
要根据水雨情变化,不断完善监测系统,如开展国家、省级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并建立省、市、县三级监测系统,提高预警能力;完善基层监测站点布设,如在重要河段、水库、重要工程建设水文监测站点;加强基层测报人员培训,提高基层人员业务素质和监测水平;加强网络通信能力建设,提高预报预警水平。
四、加强预警系统建设
1.要进一步加强水文气象监测设施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完善监测设施功能。
2.要进一步完善水情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洪水预报预警能力。要加强水文气象信息共享,开展信息交换和联合分析研究,不断提高水文气象预报预警精度和时效性。
3.要建立健全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建立健全现代传媒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天气、水情、灾情等预警信息,不断增强灾害预警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可靠性。
五、建立预报预警机制
在洪涝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预报预警机制,根据天气预报、水文预报等信息,对可能发生洪涝灾害的区域进行评估,对可能发生洪水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并建立专门的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确保在灾害来临之前能够提前做出预警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洪涝灾害预防知识的宣传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洪涝灾害的危害、影响以及防御方法等。另外,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洪涝灾害预防和应对方法,提高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以便在发生洪涝灾害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