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2023年02月08日 17:18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暴雨季节(5~9月)由于沟谷地形的作用,大量松散的物质搬运至沟谷下游,在强烈冲击下形成的洪流。
泥石流由固体物质、液体物质和气体三部分组成,固体物质主要是土壤、岩石;液体物质主要是雨水;气体物质是空气。
泥石流是一种流通量大,冲积厚度大,运动形式多样、强度变化剧烈的流体。
泥石流的危害程度随着泥石流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大而加大。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
①通过举办宣传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泥石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②积极开展防灾避险演练,使广大师生掌握避灾自救互救方法和技能,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③通过广播、电视、板报等形式积极宣传预防泥石流发生常识。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存环境
1.加强对泥石流易发区的监测工作,建立预警系统,一旦发生灾害应及时发出警报。
2.在泥石流易发区应建立健全各种监测设施,特别是对重要监测设施,如雨量观测、水质观测等要加强。
3.建立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加强对泥石流多发区的公路、铁路建设,使泥石流能够及时排除。
4.加强防灾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对泥石流知识的了解和防范意识。
5.加大水土保持和环境治理力度,以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和规模。
三、提高综合防御能力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完善灾害预警机制,增强监测预报能力;建立灾情报告制度,做好防御预案;强化监测预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实现群测群防。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通过举办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培训;通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宣传板报、悬挂标语及广播等形式提高他们对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四、正确选择施工场地
1.根据工程规模,确定施工场地的平面布置。
2.按所需工程规模进行选择。
3.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最有利的施工场地,并应避开泥石流危害区。
4.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段,应在设计中进行防护措施,如砌筑挡墙、构筑围堰等;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段还应进行治理和防护措施。
5.当工程需要与地质水文条件有矛盾时,必须进行地质勘探和论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五、完善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
(1)治理泥石流的防治工程措施包括工程物探、地形测量、泥石流计算等方面内容,如在滑坡崩塌沟谷中修建水库和堤防等;
(2)治理泥石流的防治工程措施包括治理河道、整治堰塞湖、疏通沟道,以及修筑拦挡、导流建筑物等;
(3)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还包括:在泥石流活动频繁地区修建水库或修建拦水坝等;
(4)对于沟谷中堆积了大量松散物质的山区,在不影响正常工程运行的情况下,也可以修建集水场,如在大孤山泥石流沟中,就可以进行集水发电。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