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是怎么形成的?山洪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023年02月09日 11:44
山洪灾害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指在强降雨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突发性地震导致山洪暴发,冲毁村庄、农田、公路和桥梁,淹没作物(农作物或养殖鱼虾)及其导致环境污染的灾害。
山洪灾害是一种具有群发性特征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往往伴有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
从地质背景看,山洪灾害多发生在山区丘陵地带的沟谷中。
主要表现为:山体坡面因暴雨冲刷而形成的洪水;因山体岩石崩塌造成的洪水和泥石流;坡地被冲淤而形成的沟道;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沟谷内汇集而成的洪水冲毁堤岸,淹没村庄和农田及养殖鱼虾等引发灾害。
一、暴雨冲刷
由暴雨形成的水流,由于在地表的流动,在遇到地形障碍后,水流阻力增大,从而增加了流量。
在一定条件下,当超过临界值时,将产生很大的流量(洪峰流量);在洪水到达地表前,由于流速过大、水头作用和水阻影响,使洪水在到达地表前就迅速排出。
由于暴雨发生地区海拔较高或河流出口地地形坡度较大,致使暴雨产生的水流向上游或下游流动时被“切割”并被限制流向上游;当河流出口的坡降大于临界值时,将形成洪峰并大量排入江河。
因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洪水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河道冲淤型山洪"。
二、岩石崩塌
地质专家认为,山区河流中的泥沙在暴雨等强降雨作用下,被大量冲入河道而形成泥石流,其规模与流域面积及河道长度有关。
从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看:沟谷地带有暴雨、山洪和瀑布等;沟谷中有急流经过,地形条件有利于形成泥石流。
三、泥石流
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或在暴雨作用下,局部山体受岩石风化、破碎,导致土体含水量超过岩土体总孔隙水压力而形成的泥石流。
从泥石流发生条件看,其形成与地质构造有关,即地震和地质构造运动使岩土体变形和破坏(例如地震使山体产生裂缝等)。
从泥石流物质来源看,地表径流或暴雨直接冲刷而成;但在山区坡地上由流水、冰雪融水、泉水和地下泉水汇集所成的洪水,是一种特殊物质来源。
从泥石流运动过程看,因地形地貌条件不同而有区别,主要可分为如下两类:
四、沟道
沟道指有明显山嘴和陡坎的山沟,其特点是:水量大,流速快,暴雨时易发生山洪。
暴雨的作用下,沟道中的水流在重力作用下以泥石流的形式流向沟口或冲入沟谷,形成山洪。
沟道中的水量主要由地表径流携带。
五、沟水暴涨
人类活动对山沟的改造作用是造成山洪灾害的重要原因。
从沟谷结构上看,沟口为一条主沟,两侧的支沟与主沟相衔接;沟口宽浅,水流不畅,冲刷侵蚀强烈;在暴雨条件下易发生洪水和泥石流。
从人类活动上看,山区多建有水库、拦河坝等水利设施,以减少雨水下泄,使沟谷水位升高形成山洪。
沟口是水库的集水范围,当降雨时水库放水或泄洪时形成较大流量冲刷沟道坡面而形成水流暴涨;而在汛期山洪发生时,水库又往往蓄水泄洪并造成较大水量冲刷坡面坡脚区。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