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湖水水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023年02月15日 14:15
湖水水位变化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由于水本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加之湖水中含有各种矿物质以及有机物等物质,这些物质在水体中溶解度很大,所以引起了湖水的自净能力。
当一个地区湖泊水位升高时,说明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和有机物等物质被蒸发进入大气,并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同时使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
当湖水水位下降时,说明湖水中所含矿物质和有机物等物质被释放到水体中,从而减少了水体容量。
另外在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期间以及湖底附近有强烈的热岛效应时,可使水体温度升高引起溶气增加和湖水水位升高。
通过这些原因可以看出:当湖泊水位下降时,水体含氧量降低;当湖面水位上升时,溶解氧浓度增加。
一、气候因素
湖水水位受当地气候因素的影响很大。
例如:当气温升高时,空气中含氧量增加;在低温季节时,随着气温回升,空气中含氧量随之降低。
例如:当冬季气温低而蒸发旺盛时,则水中含氧量减少;在夏季气温高而蒸发微弱时,则水中含氧量增大。
当湖水水位下降时,因湖底附近的热量被大气吸收而引起湖水温度下降,同时也降低了空气中的含氧量。
二、地形因素
湖水水位的变化与地形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湖底附近的地形因素越强,湖面水位变化也就越大;而湖外的地势比较平坦,湖底附近的地形变化较小。
湖底附近有山时,其背风面海拔较高,且坡度陡缓不均,湖水易受大气环流、风力、降雨以及径流等因素直接影响;而湖底有山时,则背风面海拔要比迎风面低。
另外,当湖泊四周地形比较平坦或是地势较高时,则湖水受重力作用易形成水华。
三、沉积物组成
湖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沉积物组成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当湖泊的沉积物很细时,其颗粒直径越小,沉积速率就越快。
沉积物成分也是湖泊含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沉积物中碎屑颗粒直径大于0.1毫米时,其表面就会出现很多小孔。
在沉积物中常有一层很厚、粒度细又不均匀的沉积物厚度一般为10厘米左右。
四、气候条件
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气温升高对空气中氧的含量有影响,反之气温降低时则溶解氧含量减少。
通常情况下,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对氧气的影响不大,但在冬季特别是低温季节和干旱地区,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降低,使溶解氧浓度减小;反之在夏季则相反。
但气压高低、气温和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气压越低,对水中氧气含量的影响就越大。
当气压降低时水的密度增大,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大;反之气压降低时溶解氧则会减少。
五、湖底及湖岸的岩性、地形构造及地质年代
湖泊由于其水深及湖底地形,对湖水的渗透、对流、搬运与储存等有重要影响。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