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
2023年07月19日 17:09
山洪是指发生在山区、丘陵区、湿地区或平原地区,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因素,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漂浮物、树木等的特殊洪流。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来势猛、成灾快的特点。山洪灾害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目前我国山洪灾害防治主要有三种防治措施:一是以工程措施为主,即在山洪易发区内建有堤防或水库等防洪工程体系;二是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即通过修建防洪工程体系,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三是以提高社会防灾意识为主。
一、工程措施
山洪防治工程措施主要是指在山洪易发区内,根据现有地形地貌,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注重实效”的原则,修建防洪护岸工程,拦挡洪水,减小洪水对河床的冲刷和侵蚀;修建拦沙坝,拦截上游泥沙及垃圾,防止河道淤塞;在山洪易发区内修筑堤防等防洪工程体系。按照防洪标准的不同,可分为低标准堤防和高标准堤防。
低标准堤防是指防御一般洪水的堤防,其防洪标准一般为百年一遇,如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境内的长江干堤,防御千年一遇洪水时的设计洪水位为23.1米。高标准堤防是指防御百年一遇洪水和万年一遇洪水的堤防。
二、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的重点是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目的是在山洪灾害易发区建立信息传输通道,在降雨较集中的地区,建立及时有效的预报预警系统。非工程措施的主要任务是:①进行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绘制各类防御区域内的山洪灾害风险图;②根据山洪灾害风险图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开展预案演练;③建立各类信息传输系统,完善各级防汛指挥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⑤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非工程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社会防灾意识
提高全社会防灾意识是提高防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非工程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等传播工具的作用,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其次,要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指挥系统,加强监测预警设施建设。
四、加强法治建设
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在山洪灾害防治过程中,要以《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办事。同时,要在山洪灾害易发区内,以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为指导,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和预案,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要对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加强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预警预报的作用。由于山洪灾害发生的突发性和灾害过程的突发性,如果能在山洪灾害发生之前,进行一些有针对性地预报,就可以有效地减轻灾害损失。因此,在加强山洪灾害防治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工作。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和通信技术,及时准确地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为指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
关于海川润泽
新闻中心
服务支持
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3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94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云资讯